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之一,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为了深入了解当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实施现状和效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鼓励广大青年学子结合专业知识,在调查研究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2025年1月16日,“青智·汇行”社会实践队走进滨州市明集镇,开展了“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
党建引领,智慧乡村新风貌
在明集镇党群服务中心,实践队员参观了明集智慧农业服务平台,该平台结合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监控明集镇298名种植大户的作物长势、土壤状况、病虫害等信息,为农民提供了“一对一、点对点”的管理与精准服务,农户仅凭一部手机,就能掌握全面信息,畅享数字化种田的便捷高效,实现了“一机在手、信息全有”的数字化种田新体验。队员们通过对智慧农业服务平台的技术架构和数据处理方式的参观,了解到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科技赋能,农业生产新变革
在明集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队员们参观了喷灌机、虫情监测站、土壤湿度传感器等先进智能设备的应用。这些高科技手段为农民提供了从传统人工操作到智能管理的转型契机,逐步构建起了一个高效、全面的数字农业服务网络。工作人员介绍,水肥一体化设备的推广每年节约水资源540万方,推动粮食增产305万公斤,为农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实践队员们通过实际观察,深刻理解了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切身体会到物联网和智能技术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巨大潜力。
实践队员们还体验了“梁邹智农”小程序,了解了“农机滴滴”平台,农户可以通过该平台发布需求,农机合作社会及时响应,打通了农机与农户的沟通渠道,解决了农机闲置和远距离调度问题,提升了耕种与收割效率,农机成本降低了80元/亩。
产业升级,数字化推动乡村振兴
明集镇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探索了“规模化经营、智慧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路径。在牛家村“种菜村支书”穆玉文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及食用菌基地,了解了智能温室控制和病虫害监测系统。穆玉文介绍,目前牛家村数字化技术显著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推动了村民收入增长,体现了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效。
数字助力,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此次实践活动让队员们深入感受到数字化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通过亲身参与,学生们提升了专业能力,明确了未来在社会发展中的责任与使命。数字技术正在改变农村经济面貌,帮助实践队员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如何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推动社会发展。
在未来,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将继续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鼓励他们走出校园,投身社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进程,为实现农村经济的现代化贡献智慧与力量。